一、 8位MCU市场逐渐衰减
随着时代的演进,8/16位MCU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衰减。近期,MCU领域普遍预期“32位时代即将来临”,这预示着8位MCU市场或许已步入夕阳产业之列,其衰败迹象愈发明显。
8位MCU的定义涉及多个方面。首先,MCU与MPU(Micro Processor Unit)的区别在于其运行能力。MCU无需外部存储器或其他外围电路即可运行,而MPU则通常配备外部存储器作为程序存储区域。此外,MCU通常包含SRAM(用于程序操作和数据存储)和闪存(多数用于程序存储,有时也用于数据存储)。
二、8位MCU与MPU的定义与区别
然而,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ScratchPad区域中的SRAM或Xeon MAX MCU的64GB HBM2e封装,是否应归类为MCU或MPU则变得模糊。另一方面,MMU(内存管理单元)的运行状态也是区分两者的一个标准。MPU上运行MMU,而某些MCU可能并不具备内存管理单元。
在当前的32位到64位技术繁荣时期,这一标准显得尤为有力。但在4/8/16位技术领域,由于许多MPU并不配备MMU,因此这一标准并不总是适用。此外,还存在一些例子,其中MPU和MCU在同一个核心上共享相同的外设配置,这使得区分变得更加复杂。
三、8位MCU的市场需求
就市场趋势而言,8/16位MPU已逐渐稀少,可以假设它们属于拥有内存的MCU范畴,即32位MCU与MPU的混合体。而64位MCU虽然仍属罕见,但已开始崭露头角。至于8位的含义,则涉及到CPU或数据总线的具体定义。
例如,Intel 8088和MC68000等经典处理器,其位数定义各有差异。因此,在探讨8位MCU的定义时,我们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市场当前的需求情况显示,8位MCU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旧存在于一些特定应用领域。
四、8位MCU的开发与推广困难
然而,开发8位MCU面临高昂成本与技术复杂性。其开发环境需要完善的工具支持,包括汇编器、链接器、C语言编译器等多个层次的开发工具。此外,MCU的特性也带来了不少限制,比如代码通常存储在NOR闪存中,这意味着较高的开发难度和成本。
对于那些寻求低成本、高性能MCU解决方案的开发者来说,尽管仅需少数几个人就能设计出一个新的架构,如Atmel的“AVR8”内核,但其复杂性与挑战并存。尤其是在市场销量难以覆盖研发成本时,开发动力往往不足。
五、8位MCU的过渡与未来趋势
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市场需求的变化,8位MCU逐渐被32位MCU替代。MCU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的封闭控制系统逐渐转变为需要具备更多功能的智能控制单元。这种演变导致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倾向于使用32位MCU。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半导体短缺问题,市场对8/16位MCU的需求进一步受到挑战。
尽管有新8位MCU产品推出,市场整体正在逐步向32位靠拢。这种趋势叠加现有的技术挑战,使得8/16位MCU的开发前景愈发困难。可以预见,8位MCU在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将逐渐减少,且这一过程可能需要长达十年的时间。